老闆的語氣充滿「歷劫歸來」的自我肯定。
圖片由作者提供《海水停在你背上癢的地方》、《蓉蓉》及《白漬》三本選書均為本地作家的作品。盼見更多企業發聲望關注不止步於「一日書迷」出乎意料地,這次的企劃比想像中吸引了更多的人。
雖然到訪日子臨近尾聲,館內很多書籍都已經派發完畢。圖片由作者提供帶著心水之選,Aesop團隊會為讀者蓋上活動印章、噴上他們挑選的香氛。Wong 補充道:「另一方面,獨立書店可以舉行一些讀書會,或是效法同志影展,舉辦同志書展,讓對性別研究有興趣的人能夠進一步交流,延續對酷兒社群的關注討論」。小編之選:《海水停在你背上癢的地方》和不少人一樣擁有選擇困難症的小編,也受到駐店店員貼心的「選書推介」服務。台灣站有「行動書車」,香港站有香氛茶點先後成為酷兒文學圖書館在華語地區第一站和第二站,台灣和香港於2022年的第二屆企劃中,都用心準備了不同的限定特色。
除了偏愛散文和希望支持本地作家,《海》的作家方迦南更是 2022 年香港女人節的演講嘉賓,以及倡議女性掙扎、身體自主等議題的插畫角色「脂脂肪」(Gigi Fong)的創作人。除了兩站皆沿用只「送書不賣書」的模式,讓到訪者在活動期間每天都可以一人一本,免費帶走心水之選。根據黃仲強的觀察,疫情期間由於旅行限制和防疫規定,許多香港消費者的收入出現波動甚至減少,因此在花錢方面更加保守。
如何走出這個惡性循環,將考驗每一個政府。但是,俄烏戰爭導致的食品及能源危機、美國加息、通貨膨脹等諸多因素影響下,更多問題仍接踵而至。香港大學市場學副教授黃仲強告訴《BBC中文》,疫情期間停滯不前的消費阻礙了(市場主體)業務擴張,甚至導致他們縮減業務,進而出現裁員和招募職位數量減少:「因此,這樣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又降低大眾的消費意願,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不管是大公司還是私營業者,重啟消費之路仍然面臨挑戰。
2022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約2.43%,創2017年以來最低。邁向「後疫情時代」,亞洲各經濟體,譬如泰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地政府都各自推出各種刺激消費的政策,盼望策動遭遇打擊的經濟。
對於隨著疫情高低起伏的消費經濟,台灣小商人感受良多。他強調,經濟前景不甚明朗,消費者越來越謹慎,對儲蓄越來越感興趣。2020年初開始爆發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大流行重創亞洲經濟。2023年,台灣政府以「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為由,挪出若干經費,預計發給每位台灣公民約6千元台幣(約198美元)「普發現金」(純現金),預算法案本周已在立法院獲得通過。
不過,小嵐說,一年多來加強在網路銷售自己從韓國及泰國以及台灣生產的衣服,她仍寄望能保留自己的實體店面,但心情確實十分複雜:「希望客人能夠回來店面逛逛,找回自己的風格。她告訴記者,電商興起,帶給他們這些實體店面商家很大的衝擊,「疫情又是致命傷」。根據公開資料,香港旅遊業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佔比,由2018年的4.5%下墜至2019年的3.6%。消費作為經濟成長的重要手段,對一些亞洲經濟體來說甚至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面對疫情衝擊,台灣政府開始派發各種消費卷作為振興消費的手段,且「派糖」金額逐年攀升。」這是在台灣高雄市知名觀光區「六合夜市」,一名販賣創意T恤衫的商家告訴一名客人的感受。
一人獨撐店面的她因為壓力太大,恐懼自己親自打造的小店面就要因此收攤,一度病倒休息了快一年。台灣:從振興券到現金,從業者期盼重新開始 根據台灣行政院今(2023)年1月發佈的最新經濟預測,2022年第4季台灣經濟成長率為-0.86%,終結了連續26季的正成長。
訪港旅客由2019年的5591萬人次,在2020年急墜到357萬人次,2021年只剩下9.1萬人。黃仲強告訴記者,香港在疫情3年來,推出一連串的「消費券計劃」或派現金(金額每年約638至1270美元不等)希望振興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商家,但效果仍是短暫的:「因為該計劃並非旨在解決基本問題,例如對工作保障的擔憂和對經濟前景,香港市民及外界仍缺乏信心」。近年農曆新年期間,在南台灣,記者便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已經在這邊20多年了,沒有離開過......疫情三年我撐下來了。但作為東西交匯的國際大都市,被稱為「萬象之都」的香港一直以觀光消費為這座大城「打點好門面」,更是吸引人才來往香港甚或就業定居的重要支柱。老闆的語氣充滿「歷劫歸來」的自我肯定。2020年,蘇貞昌內閣推出每人一張面額3000新台幣(約100美元)的「振興消費券」,及「國民旅遊券」刺激台灣內部消費及觀光。
但在疫情衝擊下,台灣禁絕外籍旅客入境多時,她的小生意曾面臨嚴重危機。2021年台灣派糖加碼,免費發放5000元新台幣(約165美元)面額的「振興五倍卷」,作為刺激內需消費戰略。
」 小嵐向記者解釋,政府之前推出的消費券救急,似乎挽回不了太多局面。她的小本生意,是親手設計將具有台灣觀光景點,國旗或一些幽默的詞句加在衣服上面,一直依賴海外觀光客。
但與此同時,與醫療保健相關的行業表現要好於其他行業。Photo Credit: BBC News 新崛江曾是高雄市熱鬧商圈。
小嵐告訴《BBC中文》,COVID-19病毒大流行,逼得大家都要開始學習電商,數位點餐等等「什麼都要重新開始」。她告訴顧客感激自己能在疫情撐下來。」黃教授同意,過去幾年全球都飽受這個惡性循環之苦,在香港及中國中國他更有親身觀察及經驗。《BBC中文》整理和分析亞洲各大經濟體在後疫情時代如何透過刺激消費重振經濟,以及它們面臨的挑戰。
!function(s,e,n,c,r){if(r=s._ns_bbcws=s._ns_bbcws||r,s[r]||(s[r+_d]=s[r+_d]||[],s[r]=function(){s[r+_d].push(arguments)},s[r].sources=[]),c&&s[r].sources.indexOf(c)。在城市裡的另一大商圈「新崛江」,開服飾店快20年的店長小嵐也歷經了一段危機。
此舉實施後,台灣相關從業者反應不俗。不過,在消費方面,根據分析,去(2022)年第四季,隨著台灣防疫管制放寬,消費經濟回歸。
這是我的小小夢想,但是要從頭開始……沒什麼信心。2020年,COVID-19疫情打擊下,其產值佔比暴跌至0.4%。
加上入境逐步免除隔離,民間消費持續擴張,去年第四季台灣民間消費成長了2.89%,對經濟成長貢獻1.29個百分點不管是大公司還是私營業者,重啟消費之路仍然面臨挑戰。根據公開資料,香港旅遊業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佔比,由2018年的4.5%下墜至2019年的3.6%。他強調,經濟前景不甚明朗,消費者越來越謹慎,對儲蓄越來越感興趣。
許多不能海外旅行的台灣民眾戲稱自己將原定出國旅行的經費,轉而花費在台灣內部是一種「報復性消費」。但是,俄烏戰爭導致的食品及能源危機、美國加息、通貨膨脹等諸多因素影響下,更多問題仍接踵而至。
這是我的小小夢想,但是要從頭開始……沒什麼信心。她告訴顧客感激自己能在疫情撐下來。
2020年,蘇貞昌內閣推出每人一張面額3000新台幣(約100美元)的「振興消費券」,及「國民旅遊券」刺激台灣內部消費及觀光。黃仲強告訴記者,香港在疫情3年來,推出一連串的「消費券計劃」或派現金(金額每年約638至1270美元不等)希望振興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商家,但效果仍是短暫的:「因為該計劃並非旨在解決基本問題,例如對工作保障的擔憂和對經濟前景,香港市民及外界仍缺乏信心」。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